本网讯 梨作为我国重要果树种类之一,是促进乡村振兴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产业。团队长期致力于京津冀地区梨产业脱贫工作,通过构建“整体规划-育种引种-技术创新-示范推广-产业帮扶”的链条化精准脱贫模式,在河北省滦平、武邑等国家级贫困县和北京市门头沟、大兴区开展农技扶贫工作,并辐射河南、江苏等多个省市,结合当地产业基础和地缘优势,制定县区一品现代化梨产业发展规划,推动组建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协助有机梨产品国家著名商标注册、指导完成多个省级以上扶贫项目申请并帮助制定多项梨生产标准规程。实现果农年均增收高达6000元,有效助力国家级贫困县,尤其是燕山贫困集中区的脱贫攻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因地制宜,特色规划
积极与区县和基层乡镇领导共同商议,结合当地气候、交通、市场潜力等多方面因素,从育种引种、果品生产技术研发、产销模式构建、果园规划建设、特色品牌打造等方面,详细制定梨产业脱贫攻坚近期和远期详细发展方案,并作为产业顾问持续开展技术扶贫指导工作。
示范辐射
在新发展产区筛选引进适栽优新品种,指导建设标准化栽培示范园区,让生产效益看得见摸得着,激发农民的种植热情,并通过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拓宽产业扶贫覆盖面。
深入田间,手把手指导
通过邀请梨产业专业技术人员实地技术操作演示培训,项目成员授课和果农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先进农业生产资料整理发放,组建“梨标准化生产经验交流”微信群进行科研技术成果推广等多种形式示范推广。累计开展讲座培训300余场,培训果农与农技人员1万余人次。
扶贫成效显著
一是地方特色品种改良创新
本站以京白梨、雪花梨等特色地方品种为母本配置十余个杂交组合,通过多年连续评价,选育审定了新品种2个,优系30余个并在北京门头沟区、大兴区和河北省滦平县等地进行区域试验。将果实品质优良、抗逆性较强、表现稳定、不需后熟采摘即食,且在果农中反响较好。
二是梨苗木标准化繁育与品质保障技术研发
种苗是果树产业的基础,为了提升苗木质量,从栽培生产“源头”促进产业现代化提升,本站切实结合我国梨种苗生产现状,追踪世界梨苗木前沿,建立了以“春季砧木提早播种-当年秋嵌芽接-翌年春起出断根回栽-秋季机械化出圃”为核心的梨种苗标准化繁育技术体系,提出了梨标准化苗木质量标准,科学性、实用性和普适性较强,实现了出圃苗木根系发育显著增强,苗木质量等级跨越式提升,并在河北苗木企业规模化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为标准化梨园建设提供了优质苗木基础。并继续开展梨种苗病毒脱除与检测方法的研究与改进,确定检测病毒种类为苹果茎沟病毒(ASGV)、苹果茎痘病毒(ASP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d)。探索了化学处理结合茎尖培养的脱毒方法,处理28d存活率达80%以上,病毒脱除率在10%左右。
三是品种与技术集成的产业化应用与示范推广
团队将优新品种与以“增施商用有机肥+滴灌耦合肥水一体化”的快速改良土壤节水保肥技术,“最佳授粉品种+最佳坐果序位+机械授粉”的一体化高效授粉技术,“传统-现代”相结合的新型贮藏方式为主体的梨品种品质保障技术在北京、河北以及河南、江苏、湖北等地应用,受到果农和政府的认可,在北京、河北共建设梨种苗标准化繁育示范基地3处,梨高效生产栽培示范园2处,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尤其是在本团队在国家级贫困县滦平县开展的扶贫工作,“梨种苗标准化繁育技术”和“山地向坡省力化栽培管理技术”为核心的梨生产技术体系,实现苗木质量跨级提升,土地利用率提高30%以上,节约人工成本15%;通过梯田整地,测土改土、树形整形等技术手段,完成5000亩老旧梨园改造,平均亩产提高500kg;推动“槐香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组建和“滦熙”有机梨国家著名商标注册,帮助申请国家、省级项目2项,制定梨生产相关标准2项,扶贫工作取得了较高成效,并被承德日报、承德电台等媒体报道。
今后,京白梨教授工作站将做好“后疫情时代”梨产业发展与扶贫工作,将技术扶贫工作和梨产业的现代化发展相结合,加大培训和田间指导的力度与密集度,切实解决产业问题;继续地方品种杂交改良工作,对以研发集成的技术体系改进完善,加快推进已选育品(系)和的应用推广;继续深入开展产学研结合,在扶贫地区扶持梨生产相关龙头企业,加强示范带动作用和品牌效应,拓展扶贫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