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平:初心不改扶贫志 朵朵小花“开”出大产业

红色的卡罗拉、香槟色的蜜桃雪山、紫色的夜莺、金黄色混合红色的金辉……光听名字就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团五彩锦缎。没错,这些走进千家万户,色彩斑斓的月季品种正是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高俊平团队的产业成绩,也正是这些月季花正在形成一个个致富产业,带领农民走上了小康路。

月季花里的致富经

人到中年的马羊猴是国家级贫困县红河州元阳县黄草岭乡少数民族贫困户,一直靠外出打零工养家,日子过得入不敷出。2017年,马羊猴进入云秀花卉曲陀关基地做零散杂工,通过公司和农大专家培训,逐渐掌握了月季鲜切花种植技术,独自承包了5亩月季种植大棚,年收入稳定在8万元以上。2019年,攒够钱的马羊猴在老家建起了2层半的小洋楼,日子过得富裕起来,引得了村民们的羡慕。在他的影响下,同镇还有3户贫困户通过承包种植大棚,实现了脱贫致富。

马羊猴表示:感谢农大专家和云秀公司为我们送来了“幸福花”,指导我们进行种植。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会尽最大的能力把花种好、管理好,走上致富路。

乘风破浪的花卉人

马羊猴口中的农大专家,就是我校园艺学院的高俊平教授。高俊平长期致力于我国主要花卉生产流通技术研究应用。主导完成我国花卉适地适种的产区规划,制定第一部质量标准和产地拍卖规程,创建了花卉精准花期调控和节能贮运技术体系,并在主要切花产地进行了广泛应用。

高俊平以科研院所+企业+贫困户的花卉产业扶贫模式为主导,先后与云南省各级政府及企业联合建设首个国家级花卉园区和4个省级花卉园区。带动花农153200余户,其中贫困户22664户;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51663人,人均收入达到23400元/年,为我国西南边陲省区脱贫攻坚战略实施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8),教育部技术进步一等奖(2015)和自然科学一等奖(2010)各1项,农业农村部(2005)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各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1997)。

高俊平主笔起草了农业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全国花卉业‘九五’计划》(1995)和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全国花卉业‘十五’计划》(2000),提出我国切花生产布局方案。基于月季等大宗花卉生长发育的温光需求和全国气象数据,开展了适地适种的产区规划研究,明确具备亚热带高原气候的云南省可成为花卉产业的核心区域。确定了适宜种植的花卉种类,形成了月季、菊花、百合、香石竹等花卉的优势产区,其中月季产业规模约占全国总量的75%以上。

“晚开春去后,独秀院中央”。为适应花卉发展的产品交易需求,高俊平提出在云南建立现代化产地拍卖市场的建议,促成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产地拍卖市场(昆明国际花卉拍卖市场,KIFA)。主持编制了首批花卉质量检测中心建设方案和第一套月季等切花质量行业标准(1997)。区域规划和标准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花卉产区的形成和标准化进程。1995-2018年,云南产区花卉生产面积由不足1万亩,发展到171.4万亩,鲜花产量由0.76亿枝增长到112.2亿枝,占到全国总产量的53.4%。花卉种植村人均年收入近十年增长3-5倍,形成了“种花能致富,早种花早致富”的局面。

针对生产中优质花率低、目标花期不精准以及采后损耗高的瓶颈问题,高俊平团队持续开展了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明确了月季等花卉发育的水肥需求规律,特别解析了菊花幼年期控制和短日照诱导成花机制。创建了花期精准调控为核心的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使优质花率提高约1/3;花期精准,采收成本降低一半以上。

在采后保鲜方面,阐明了乙烯和失水共同调节花朵衰老的分子机制,创建以了乙烯-失水联控为原则,以高效保鲜剂处理、快速预冷和气调保湿包装为核心的保鲜技术体系,突破了国外单一抑制乙烯或防止失水的技术瓶颈。鲜花采后损耗由平均降低一半。

花卉带动扶贫形成大产业

月季是世界重要的观赏作物。别小看这一株株小小的月季苗木,蕴含着极大的产业“能量”。作为观赏苗木,美化了城市;作为多功能花卉,月季花可食用,可烘干制成花茶,提取物也可以作为化妆品工业原料,多种多样的用途,延伸了月季产业链,提升了月季价值,让月季产业成为乡村旅游、助农增收的新宠儿。

云南省是我国贫困县比率和贫困人口比率最高的地区,全省129个县中88个是贫困县。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花卉是云南省八大特色产业之一,在脱贫攻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俊平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在发展花卉产业的同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脱贫攻坚工作。

和农民合作要有真本事。高俊平带领团队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区域,协助当地政府建立首个国家级花卉产业园,4个省级产业园,总面积达到52000余亩。为园区企业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服务,保障了园区的快速可持续发展。近三年来,带动花农13700余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946户,解决贫困人口就业6700余人,人均年收入22000余元。

针对花卉生产经济效益高但技术难度较大的特点,高俊平团队在长期的花卉扶贫中逐渐摸索出一条政府支持,高校-龙头企业-贫困户,三方共生共长的扶贫新模式。高俊平团队与云南农科院花卉所联合,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玉溪市通海县、红河州弥勒、开远、泸西等多个区域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涉及110余个企业。

玉溪市通海县是月季切花主产区之一,占全省月季产量约1/10。云秀花卉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在高俊平指导下,兴建了规范的切花采后中心,对周边协议农户的切花产品进行标准化采后处理和销售。有效提高了农户切花产品的采后品质,降低了损耗;统一上市提高了农户产品的市场议价权,为农户争取到了更多权益。目前,云秀带动周边农户3520户,其中贫困户11户,户均年增收50000元以上;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21人,人均年收入36000元以上。

在高俊平团队指导下,至2019年,云秀花卉等10余个合作示范企业成长为云南花卉产业的标杆,引领云南花卉产业快速发展,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授人以渔 助力精准扶贫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东南部,与越南接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有10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0%。州内有7个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深度贫困人口多,农村贫困人口占云南贫困人口总数的12.5%以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04年起,我校开展了对红河州的科技定点帮扶工作。高俊平在云南省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红河工作点。针对红河州南部坝区海拔低于1200米,冬季热资源优越,具有发展花卉种植的优越条件,将花卉生产技术成套引入红河州开远市,协助建立了“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引进菊花、非洲菊、盆栽月季等新优品种。为园区内生产企业及周边农户提供定期技术服务和线上咨询。指导园区建立统一的采后处理中心和冷链物流集散中心,为企业和周边农户提供保鲜服务,实现了产品采后处理的标准化和可追溯性。

2019年,园区共生产切花1.95亿支、种苗1.2亿株、盆花220万盆,实现花卉产值达5.1亿元。园区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146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28900元;先后与周边588名群众签订了长期劳务协议,人均最低工资25200元/年;季节性务工3000余人次,人均最低收入80元/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长期务工60人,季节性务工350人次。先后有500余户贫困户、2000余人通过务工稳定脱贫,有效推动了当地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我们通过将花卉生产技术整套地引进来,不仅教会农民如何种花,还要帮助他们卖花,教他们掌握花卉的种养技术、运输保鲜技术,就像是从输血到造血,这样一来,乡村经济就活起来了,农民脱贫就是自然的事了,而且人人都懂技术,也保证了他们脱贫后不会返贫”,看着富起来的花农,高俊平自豪地说。

忧心花农生计战“疫”战贫不掉挡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日常的生活。高俊平忧心忡忡,不知道数千里之外的花卉种植有没有受到影响,鲜花的销路如何,花农生计又将怎样?他焦急地拨通了熟悉花农的电话,详细了解种植情况;立即开展线上远程技术推广,“云”指导园区企业和花农开展鲜花延长贮藏期的技术应用,通过专利预处液结合低温气调技术,将月季、菊花、百合、芍药等切花贮藏期延长到45-60天,调节了鲜花上市时间,为企业和农户有效减少了疫情带来的损失……

在得知农户成功利用技术方法解决了贮藏和销售的问题后,高俊平笑了:“既要战‘疫’,也要战贫,关键时刻不能掉挡!”

高俊平心系贫困冷暖,也赢得了当地农民的一致赞誉。在云南老乡眼中,这个高教授可不简单。他带领团队给贫困村农户提供技术指导,解决农户所有生产和销售问题,实现产销一体化,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

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是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全县农业人口占86%,居住着傣、彝、拉祜等14种民族。以傣族、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48%。2017年以来,高俊平教授与云南省农科院花卉所合作,深入景谷县永平镇,开展花卉扶贫工作。累计培训企业技术员、种植户超过500人次。大量运用图例和照片制作栽培和采后技术手册,多图示,少文字,简洁明快,易学易会,更便于种植户,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少数民族种植户使用。两年以来,发展切花种植1500亩,其中核心种植区360余亩,带动223户农户种花,涉及人口105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解决贫困人口就业127人,人均年收入达到14000元以上。

“我生长在农村,对土地和鲜花有着天然的情怀,但也深知农民的不易。”高俊平毫不掩饰自己对农业的热情。“作为一名农业院校的老师,我们更应该为农民和农业做一些事情。”他认为,脱贫攻坚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农大人的社会责任。为了贯彻精准方略,在学校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在注重产业发展的同时,他积极参与精准扶贫,不忘初心,通过多种方式为贫困户和广大群众拓宽收入渠道,充分发挥月季等花卉种植销售和就业等优势,带动当地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我们要从实验室走到田间,把试验数据尽可能放大,解决花农的实际问题,让研究成果在大地上开出鲜艳的花朵。”高俊平说。

采访手记:有一种温暖叫“精准扶贫”。停笔时,脑海中出现了和高俊平老师相识30多年,接触最多的是晚8点在绿苑通往校园的路上;还有好多好多新闻都是在这条路上捕捉到的。那生科大楼、综合楼、园艺楼、动医动科楼等夜晚的灯光,有多少老师还在辛勤工作。走在校园,一路走来,一路发现,一路温情,一路感动。扶贫路上,造血比输血更重要。我相信,感恩、祝福与终将实现的愿望,像月季花总是无私地绽放着芬芳多彩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