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阳:科技助农,变废为宝

山西省山阴县惠牧源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2017年同中国农业大学全域有机农业课题组建立联系。其后的两年多的时间里,通过其参加“山西大同车河国际有机论坛”,经过多次跟其沟通交流,宣传废弃物资源化、土壤生态等有机生产理念。该联合社逐渐认同将畜禽粪便转化成肥料,实现农田养分回归有机物全循环的理念。于2019年同王小芬老师团队签署合同建立有机肥厂。

2019年农学院“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专项研究生赵阳入学后,多次随同王小芬老师前往山阴县惠牧源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现场调研,了解到当地的牛粪产量大,由于其处理成本高、效率低,成为困扰他们多年的问题。经过多次沟通,最终签订了横向课题,赵阳负责了该课题的申请,在多次与企业沟通过程中学习到了通过科技帮助地方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之后前往山阴开展实验打下了基础。

将课题与生产需求结合,为扶贫生产精准献技

2020年该联合社决定扩大建厂。主要利用山阴县牛粪和蘑菇渣这两种主要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生产有机肥。在王小芬老师的建议下,将赵阳的研究课题与该合作社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实验为大厂建成后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参数。进而参与到该合作社的生产实践及未来建设中来。2020年7月1日,赵阳带领2021级扶贫专项新生徐佳琛前往该合作社。根据实验室在堆肥技术方面研究理论和最新技术,以寻求有机肥生产过程中最优生产工艺参数为目的,设计和组织开展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师兄带着师弟发扬传帮带的精神,赵阳向师弟徐佳琛讲述堆肥技术基本原理、演示实验操作、解答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徐佳琛同学现已具备独立指导堆肥实验的能力。于8月11日独自前往山西省沁源县帮助当地企业开展堆肥实验。

整理堆体形状

向师弟徐佳琛演示实验操作

以当地龙头企业为平台,宣传实验室科研成果

在王小芬老师的指导和联合社陈志龙理事长的支持下,实验得以顺利进行。在开展实验期间,借助惠牧源联合社的平台,以该实验为素材,先后向山西省农机局、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农业科学院、朔州市农业农村局、朔州市扶贫办、朔州市农机局、山阴县政府、山阴县农业农村局等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汇报实验室技术理念、应用前景等。通过山西省电视台、朔州市电视台进行技术应用效果的展示,打破实验室技术在推广过程中的信息传播壁垒。由此吸引山西多个县市领导及企业前来参观考察,并同研究生赵阳深入交流,为后续同地方政府及企业开展合作奠定基础。

向山西省农机局李处长讲解堆肥技术

向山西农业大学王校长介绍实验情况

深入乡村感受村民生活,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成长

堆肥实验离不开人,在开展实验的这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赵阳吃在村里、住在村里。房间电灯坏了、自行车车胎扎了、住处水管坏了。便亲自动手,买灯管接灯、买补胎胶片补车胎、下水井修水管。在城里长大的赵阳,一时间成了村里修理小能手。“小赵,这个煤气罐拧不上,你来看看。”、“小赵,走廊的灯又坏了,你看看能不能换个灯管”在帮忙中赵阳和村里大爷大娘逐渐熟悉了起来。渐渐地大家都知道了这个是在合作社堆肥厂做实验的小伙子。在平时聊天中村民也会出于好奇,向赵阳询问实验相关的内容,赵阳也会借此宣传生态理念,从而培养村民废弃物资源利用意识。村民刘阿姨说“小赵这孩子,总跟村里的小朋友讲述他大学生活,讲述实验中一些有趣的故事,孩子们每次都听得入神,还吵着要去农大读书!”

修补自行车胎

跟村里小朋友讲述大学校园生活

在课题从无到有的这一年的时间中,赵阳在深入乡村和生产一线,不断加深和合作社的关系,学会了怎样跟企业和农民打交道,从优秀的农民企业家身上学到了务实肯干、敢于担当的精神。通过不断把这个合作社作为宣传窗口,向各级政府宣传实验室的科研成果,也因自己是中国农业大学的一员感到自豪,同时作为一名“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专项研究生,也深感自身的责任重大。 身为一名扶贫专项生需要深入乡村,了解实际生产村民或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自身学术背景以及实验室科研成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针对该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将研究成果形成示范,进而对技术成果进行宣传推广。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向各级政府、企业和村民传播全产业链零废循环的生态理念、推广农业废弃物堆肥化处理技术,打破科研技术运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壁垒,助力山西有机旱做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