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脱贫攻坚一线的草业人系列报道—— 张英俊:让农牧民在生态产业圈中可持续受益

本网讯 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的陈巴尔虎旗,素有“天堂草原”的美称。如何在保护好这片美丽草原的同时,实现草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牧民收入可持续受益?近年来,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张英俊教授的团队就在这片土地上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通过选取优良草种进行种植以及合理补播,实现改良草地的目的,从而增加畜牧业的收益。呼伦贝尔的草原经过改良以后,草地产量可以大幅提高。”张英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草地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草地的生态良好和高水平利用,实现畜产品的优质高产,让牧民在生态产业圈中可持续受益。

以往,农牧民们只能对天然草场“听之任之”,靠人工的力量很难完成牧草补播;但现在,张英俊团队带来的免耕补播机能够在不破坏草地的情况下补种优良牧草,较快地改善草地土壤环境,恢复草原生态,快速提升草原生产力,这样既保护了生态,又增加了牧民的收入,受到当地牧民的普遍欢迎。通过连续观测的结果显示,呼伦贝尔地区草地补播苜蓿的越冬率在90%以上,与未补播草地相比,补播黄花苜蓿的草地生产力平均提高了34%,牧草的粗蛋白、相对饲用价值等也大幅提高。同时,在补播过程中张英俊团队重点选取豆科牧草,不仅固定了大气中的氮,减少无机氮肥的施入,同时更能向周围的非固氮植物提供氮素,改善整个草地群落的营养价值,使草原群落的垂直空间格局达到最佳状态。

张英俊教授在在呼伦贝尔草原植被修复现场,研讨草地多样性

通过改良草地,不仅以往的黄土裸露变成了如今的绿草茵茵,也让农牧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陈巴尔虎旗呼和诺尔镇牧民娜仁其木格便是其中受益的农户。2019年,张英俊率团队多次前往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在娜仁其木格家6000多亩的草原上开展了多次播种和补播。“近几年,这片牧场干旱、虫多,草的种类越来越少,羊能吃的草越来越少。”娜仁其木格表示,非常期待张英俊团队在自家草场上的实验成果。

张英俊教授在呼伦贝尔给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武维华讲解草原恢复效果

受益的远不止呼伦贝尔大草原,张英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的团队还在持续关注宁夏固原等地,帮助当地发展栽培草地畜牧业。“人工草地具有生产力高、生产潜力大、方便管理等优势,是现代草地农业的重要生产方式。人工草地放牧利用,可以通过草食家畜这种高效的‘生物割草机’和‘生物转化器’,将牧草转化为优质畜产品,是高质量、低成本利用草地饲养家畜的有效方式。”他说。

除了担任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科学家,张英俊还是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院长,在谈到如何用新技术助力脱贫攻坚时,他表示,要鼓励教职工“走出去”,走到田间地头去,只有了解了农民的真正需求,回来才能做有针对性的研究。他说,下一步学院也在考虑能否将教职工在这方面的做法和成绩纳入到考核当中,“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提升草原的生产力,提高饲草的产量,助力草原牧区脱贫攻坚。在这方面,我想,我们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