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担当有我——草业人助力新疆决胜脱贫攻坚

草原是广大牧民赖以生存的家园,草业是牧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中国农业大学草业人秉承“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理念,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精神内涵,心系牧民、扎根牧区,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历史性社会变革中,用扎实的行动、默默的奉献诠释了中国农大人的责任和担当。站在新的历史交汇期,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凝练回顾全体师生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付出奉献,推出“脱贫攻坚,担当有我”系列报道。本篇报道我校草业人助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决胜脱贫攻坚的相关工作。

大美新疆,草原辽阔,景色壮丽,是我国重要的草原畜牧业生产地区。新疆有天然草原0.57亿hm2,其中可利用面积达0.48亿hm2,占全国可利用草原的14.5%。然而新疆80%以上的天然草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牧草产量下降35%~73%,退化草原面积达0.13亿hm2。草地资源的严重退化已成为制约新疆畜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的主要障碍,为迅速摆脱困境,疆南疆北脱贫帮扶的洪流涌现,同样活跃着一批以扶贫为己任的中农草业人。

让扶贫工作成为科技成果的“试金石”

如何更好发挥资源优势,帮助南疆等深度贫困地区拔除穷根,中国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张英俊院长率团队深入一线,和企业、农牧民面对面讲、手把手教、实打实练,为解决饲草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问题,探索出了科技扶贫的新模式、好经验。

喀什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集聚区,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新疆重要的边境地区,边境线长达1195千米。所以,解决好两地区农业贫困人口的增收、脱贫、致富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喀什地区优质饲草料短缺严重,已经成为阻碍农牧发展的限制因素。克州也为新疆重要的少数民族集聚区,畜牧业生产收入占农业生产总值的43%,农牧业生产现金收入平均为1950元。但在农业生产中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尤为突出的是畜牧业和草原相互支配上认识的不足,缺乏对天然草场的科学管理,畜牧业生产结构不合理,人员专业素质低下,草料市场不完善,优良牧草种植面积极小,机械化程度低。

针对两区的草地畜牧业生产问题,张英俊教授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答案,并代表国家牧草体系赠送了的小型苜蓿压扁收割机。同时建议牧民致富中地方政府采取如下工作根除问题:退化草地的科学化管理与利用;掌握草畜平衡的核心技术;改变放牧的方式方法等。此次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并进,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区三州”和定点扶贫县科技服务团及联络员名单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充分调动牧草体系科研力量,加快推进南疆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科技工作。

以“精准培训”推进“精准扶贫”

蝗虫是草原的主要害虫之一,2018年仅新疆境内蝗虫灾害面积达900万亩。由于长期采用化学药物防治手段,导致草原区域蝗虫抗药性不断增强,防治难度逐渐加大。所以草原蝗虫的生物防治势在必行。

“精准培训”助推“精准脱贫”,是科技扶贫的重要路径,通过对接草原保护的特殊内容,运用现代手段,提升培训时效和质量,联结校—地—企,做好立体化帮困文章有效手段。中国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张龙教授现身说法,到田间地头指导牧民防治蝗虫,于新疆草原实地手把手教牧民正确使用喷雾器,防治蝗虫,推广应用我校蝗虫微孢子虫新产品,生物防治蝗虫。

2019年8月,我校王堃教授、刘克思副教授等深入新疆阿克苏地区进行科技扶贫,在阿克苏期间,他们考察了神木园生态建设,于温宿县、柯坪县,考察了移民搬迁和生态养殖项目,就生态园建设、草地利用、科学种草和舍饲养羊进行了现场指导,为当地扶贫脱贫工作把脉支招,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好评。

扶贫攻坚,再展龙马精神

按照中组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安排,草业学院毛培胜教授接受了上级委派的援疆工作。在援疆中秉承了“帮忙不添乱”、“补位不越位”的原则,积极开展工作。与学院的刘克思副教授,围绕新疆草地退化严重、生产力下降,饲草生产方式简单粗放、干草产品质量低下,草畜产业配套联系不够紧密,小规模经营条件下的专业化程度低等马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优质饲草产量和质量瓶颈问题认真摸查,并在新疆伊犁河谷地区,针对速步、乳用、耐力专门用途马的放牧与饲养管理特点,建立优质干草产品生产产业化示范基地,重点开展优良牧草种植管理技术、优质干草产品生产加工技术与工艺、草产品质量检测与安全评价、人工草地高效转化利用模式的示范推广;通过单项技术的集成组装示范,提高草产品产业化生产与草畜转化水平,发挥课题建设在草产品产业发展中的示范推广作用。开展草地植被对放牧马的响应和动态研究、定居牧户家畜饲养模式调研,确定放牧马影响天然草原植被生长和牧草生产的关键因素,为草畜平衡和草地科学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指导混播技术种植示范面积10000亩,汉维双语的《春秋季和夏季马牧场放牧管理20问》,培训培训农牧民350人次。

扶贫不图名,实干见真情

一年之计在于春,美丽的特克斯来了一群“最受欢迎”的人。在草场上展现了一幅人勤春早的画卷。以草业学院邓波教授为首的农大草业人沉浸于草原生产力提升的工程大潮中。为促进特克斯传统草原畜牧业向现代草原畜牧业的转变,加快牧区草原畜牧业传统生产方式向“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的转变,天然草原生产力提升和生态环境改善势在必行。我校专家提出了使用草场补播改良方案,得到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补播苜蓿和红豆草,面积达3.4万亩,带动了1652人脱贫,同时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通过牧草扶贫人均收入提高了623元,对提高农牧业资源有效利用率,保护和持续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构建特克斯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扶贫工作任重道远,中国农业大学草业人仍将发挥“下得去”,“蹲得住”的精神,于点滴中见精神,以科技赋能为目标,持之以恒。,